2002年  22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论文
氢氧混合气体爆轰波的真实化学反应模型数值模拟
胡湘渝, 张德良
2002, 22(1): 1-7. doi: 10.11883/1001-1455(2002)01-0001-7
摘要:
采用高精度的ENO格式和基于基元化学反应的真实化学反应模型求解氢氧混合气体一维爆轰波的精细结构。采用直接起爆方法得到稳定传播的爆轰波 ,计算的爆轰波阵面参数和实验相当符合。对爆轰波反应区化学反应的研究表明 ,参与反应的不同组分具有不同类型的变化特征。网格尺寸影响的研究表明 ,计算结果的精度随着网格尺寸的增加而增加 ,并能保持较好的收敛性。移动网格研究结果表明 ,网格运动速度和爆轰速度接近时 ,两者的相互作用对计算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Bingham流体与固壁、液面斜撞击的数值模拟
徐胜利, 岳朋涛, 刘大有, 段新平
2002, 22(1): 8-14. doi: 10.11883/1001-1455(2002)01-0008-7
摘要:
在交错网格中用MAC方法求解二维不可压N S方程 ,对圆截面液柱与固壁、液面斜撞击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 ,得到了自由面随时间演化的图像。主要考察了 :(1)固壁和液面 ;(2 )牛顿、非牛顿流体 ;(3)碰撞入射角 ;(4 )Bingham流体近似本构式中参数q0 、K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液柱与液面碰撞形成的自由面更复杂。碰撞初期 ,Bingham流体和水的自由面相似 ;但碰撞后期 ,Bingham流体的自由面相对简单。对液柱与液面碰撞自由面的影响较大。本文条件下 ,当K 2 0时 ,K对自由面的影响不大 ;当q0 增大时 ,自由面变得相对简单。
软材料的SHPB实验设计
卢芳云, W.Chen, D.J.Frew
2002, 22(1): 15-19. doi: 10.11883/1001-1455(2002)01-0015-5
摘要:
通过对SHPB实验中加载波波形进行控制设计 ,实现软材料试样在加载过程中的应力平衡和常应变率加载 ,从而保证SHPB实验的前提条件。采用这种方法研究了两种材料的高应变率本构 ,实验结果表明 :设计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高应变率下铁锰铸造合金正向和反向应变率效应的研究
董新龙, 王礼立, 李深智, 许正勋
2002, 22(1): 20-25. doi: 10.11883/1001-1455(2002)01-0020-6
摘要:
对两种铁锰铸造合金在准静态和冲击动态下进行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在准静态下 ,铁锰铝硅合金的强度高于铁锰铝合金 ,但在高应变率动态加载下 ,铁锰铝合金的强度反而高于铁锰铝硅合金。铁锰铝合金表现出很强的应变率强化效应 (正向应变率效应 ) ,而铁锰铝硅合金表现出应变率无关或应变率弱化效应 (反向应变率效应 )。随着应变率的进一步提高 ,两者又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应变率弱化倾向。根据这一现象 ,着重对高应变率下的绝热温升所致热软化、内部损伤的率相关演化、以及应力诱变马氏体相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爆炸驱动下飞板运动速度的实验研究
黄风雷, 段卫东, 恽寿榕
2002, 22(1): 26-29. doi: 10.11883/1001-1455(2002)01-0026-4
摘要: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了双反射镜法实验测量系统 ,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和闪光灯充电电路 ,解决了双反射镜实验中被测试件的安装精度和外照明光源问题。实验测量了滑移爆轰作用下 ,不同爆炸焊接复板材料的运动速度 ,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实用。
对厚水层及多层间隙金属靶平面斜侵彻全物理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范中波, 李恩征, 张凤国, 韩冰
2002, 22(1): 30-34. doi: 10.11883/1001-1455(2002)01-0030-5
摘要:
2D平面斜侵彻的数值模拟 ,可再现对应的 3D斜侵彻中最严重非对称受力面内的终点弹道效应 ,并为近似估算 3D斜侵彻等效弹迹及等效扩孔横截面积提供基础数据。利用重新设计和改造的LTZ 2D程序 ,解决了阻抗差异大的多物质厚靶的平面斜侵彻的计算问题 ,得到了定性上合理、定量上适用的结果。
铝颗粒在激波后气流作用下的点火
洪滔
2002, 22(1): 35-39. doi: 10.11883/1001-1455(2002)01-0035-5
摘要:
对铝颗粒在激波后气流作用下的点火进行了理论分析 ,用三个不同的判据得到铝颗粒点火的延时曲线并与实验进行了比较。理论分析结果表明 ,铝颗粒可以在远低于Al2 O3 的熔点被点火 ,甚至只要在铝的熔点时就被点火。提出的铝颗粒在温度达到铝的熔点且铝完全熔化时被点火这个判据在一些条件下与实验符合很好。如果铝颗粒表面的氧化层较厚 ,则点火温度为氧化铝的熔点。
接触爆炸作用下钢板钢纤维混凝土遮弹层设计方法(Ⅰ)
王明洋, 张胜民, 国胜兵
2002, 22(1): 40-45. doi: 10.11883/1001-1455(2002)01-0040-6
摘要:
在试验分析基础上 ,采用单自由度体系模型 ,考虑在钢纤维混凝土组合板局部破坏时 ,钢纤维的抗拔作用、钢板薄膜力作用和柔性土介质的耗能等主要影响因素。给出了能够用于钢板 钢纤维混凝土遮弹板接触爆炸下的极限设计分析的实用方法。通过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 ,验证了此方法的实用及可靠性。
单自由度系统的爆炸地震演变响应
曾德斌, 林大超, 熊祖钊, 白春华
2002, 22(1): 46-51. doi: 10.11883/1001-1455(2002)01-0046-6
摘要:
提出了一个单自由度结构系统爆炸地震随机地面振动演变响应的理论分析方法。根据爆炸地震效应的特点 ,建立了一个地面运动激励模型 ,并以TNT炸药爆炸实验测试结果为实例 ,讨论了模型中相关基本参数的确定方法及其结果。在给定结构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条件下 ,得到了单自由度系统的爆炸地震位移响应功率演变谱和均方根位移理论解。与在一个混凝土基座上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表明 ,得到的理论均方根位移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
横向撞击下短梁的剪切破坏研究
郝志明, 陈裕泽, 陈刚, 颜怡霞, 徐友钜
2002, 22(1): 52-55. doi: 10.11883/1001-1455(2002)01-0052-4
摘要:
应用实验和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 2 0 # 钢梁在横向撞击下的双剪破坏问题。实验中通过测量加速度 ,分析了梁破坏需要吸收的能量 ;数值分析中采用Cauchy应力对数应变Cowper Symonds过应力本构方程模拟材料率相关行为 ,累积塑性应变破坏准则与单元死活技术结合模拟材料弱化行为 ,数值分析给出的结构破坏吸收能量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由计算得到的剪切塑性铰长度与S .B .Menkes等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应力波载荷作用下线弹性断裂过程的动态分析方法研究
沙桂英, 刘殿魁, 刘瑞堂, 姜风春
2002, 22(1): 56-60. doi: 10.11883/1001-1455(2002)01-0056-5
摘要:
利用Hopkinson单压杆实验装置 ,对材料的线弹性动态断裂特性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应力波载荷作用下动态裂纹起裂及扩展过程的动态分析方法 ,采用该方法可同时测得材料的动态裂纹起裂时间、断裂韧性和裂纹扩展速度。40Cr钢三点弯曲试样的实验结果表明 :该钢的动态裂纹扩展过程主要是减速过程 ,在2 2 5TPam /s的加载速率下 ,起裂时间为 2 8 0 0 s,最大裂纹扩展速度为 478 91m/s ,动态断裂韧性为6 3 12MPam。
光斑尺寸对K9玻璃近红外激光损伤阈值的影响
罗福, 杜祥琬, 孙承纬
2002, 22(1): 61-65. doi: 10.11883/1001-1455(2002)01-0061-5
摘要:
基于热弹性模型 ,用有限元法对不同光斑近红外激光辐照下K9玻璃样品中的温度和压力分布进行了计算。对厚 2mm、半径 10mm的圆片样品的计算结果表明 ,K9玻璃的损伤受表面环向拉伸应力的控制 ,光斑大小对损伤阈值有较大的影响 ,对光束总入射功率为 2 8kW的激光辐照 ,当光斑半径从 0 .4mm增加到 3mm时 ,损伤所需时间从 14ms增加到 1s。在一定光斑尺寸范围内 ,样品损伤 (表面拉伸断裂 )所需的激光功率密度在同一量级内变化 ,在更小光斑时 ,损伤时的最高温升趋于 5 6 5K。
爆炸与冲击问题的可视化研究
任会兰, 宁建国
2002, 22(1): 66-71. doi: 10.11883/1001-1455(2002)01-0066-6
摘要:
针对二维多物质流体弹塑性程序SMMIC(自行开发 )的结果 ,采用VisualC+ + 语言 ,自行开发设计了一个切实可行的二维爆炸场可视化工具软件 ,以此来研究二维爆炸与冲击数值模拟结果的可视化问题。对混凝土中的爆炸问题做了详细分析 ,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可视化处理 ,可视化的效果比较令人满意。从可视化的结果中不仅可以展现爆炸与冲击过程的整体概貌 ,而且可以清晰的显示爆炸与冲击过程的细微过程 (如爆炸场中冲击波遇障碍物后的反射、绕流及马赫反射等 )。
冲击压缩下玻璃样品后自由表面速度的过冲现象
赵剑衡, 孙承纬, 赵峰, 文尚刚, 刘仓理, 段祝平
2002, 22(1): 72-78. doi: 10.11883/1001-1455(2002)01-0072-7
摘要:
实验发现当飞片碰撞玻璃样品产生的冲击载荷超过一定值后 ,玻璃样品后自由表面速度时程曲线上有过冲现象 ,即速度上升到最大值后 ,立即开始下降 ,其时间的开始部分类似于三角波。通过高速摄影和VISAR等测试手段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发现其与玻璃样品后自由表面附近的破碎有关 ,建立了描述这一破坏现象的损伤演化方程 ,并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 ,表明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是合理的。
模拟爆炸震动的冲击试验机简介
李伯松, 贺永胜, 韩乃仁, 杜馗
2002, 22(1): 79-82. doi: 10.11883/1001-1455(2002)01-0079-4
摘要:
介绍了冲击试验机模拟爆炸震动的原理、装置的组成、达到的技术指标及主体部件的结构等 ,并介绍了装置的应用情况。
RLPG点火及冷态喷射过程研究
余永刚, 周彦煌, 刘东尧
2002, 22(1): 83-87. doi: 10.11883/1001-1455(2002)01-0083-5
摘要:
报道了再生式液体发射药火炮 (RLPG)点火及模拟工质冷态喷射过程的实验结果 ,定量测试了燃烧室、贮液室压力曲线。实验表明 ,采用液体阻尼可以有效减弱点火过程中的压力振荡。针对点火喷射过程建立了数学物理模型 ,并进行了相应数值模拟 ,计算值和实验数据吻合较好。研究结果对深入分析再生式液体发射药火炮内弹道循环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小型激光器驱动飞片冲击引爆炸药实验研究
谷卓伟, 孙承纬, 苏小勇
2002, 22(1): 88-91. doi: 10.11883/1001-1455(2002)01-0088-4
摘要:
利用小型激光器驱动飞片技术成功起爆了PETN安全炸药。详细介绍了实验的原理、过程、实验装置、测试方法和实验结果。实验中 ,利用能量 2 0 5mJ、激光脉宽 9 5ns的激光脉冲 ,驱动厚度 5 5 m、直径约1 0mm铝飞片冲击起爆了密度 1 2g/cm3 的压装PETN炸药 ,冲击速度约 3~ 4 2km/s ,压力脉宽约 2 0 8ns。用简单的冲击起爆判据 (p2 =常数 )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实验结果是合理的 ,与理论分析是一致的。
爆炸地震波评价地面毁伤效应的实验研究
张奇, 林大超, 白春华, 郭彦懿
2002, 22(1): 92-95. doi: 10.11883/1001-1455(2002)01-0092-4
摘要:
通过实验探索爆炸地震波评价爆源对地面冲击波毁伤效应的可能性 ,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地层状态条件下和一定的距离范围内 ,用爆炸地震波评价爆源对地面的毁伤效应是可行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利用空气冲击波压力测试和模拟目标毁伤评价燃料空气炸药 (FAE)爆源爆炸空气冲击波威力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