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SN 1001-1455  CN 51-1148/O3
  • EI、Scopus、CA、JST收录
  • 力学类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CD统计源期刊

空中爆炸冲击波(Ⅰ)基本理论

乔登江

周平, 范宝春, 归明月. 可燃介质中飞行圆球诱导斜爆轰的流场结构[J]. 爆炸与冲击, 2012, 32(3): 278-282. doi: 10.11883/1001-1455(2012)03-0278-05
引用本文: 乔登江. 空中爆炸冲击波(Ⅰ)基本理论[J]. 爆炸与冲击, 1985, 5(4): 78-85. doi: 10.11883/1001-1455(1985)04-0078-8

空中爆炸冲击波(Ⅰ)基本理论

doi: 10.11883/1001-1455(1985)04-0078-8
  • 摘要: 爆炸方式 根据爆炸的药量Q(对于核爆炸则为TNT当量)和爆炸高度h,可以将大气中爆炸区分为触地爆炸、地面爆炸和空中爆炸等三种方式。具体说,就是根据比例爆高h'=h/Q1/3(米/(千吨)1/3或米/(公斤)1/3的大小来区分。除了触地爆炸(h'=0)有明确的定义外,其余二种爆炸方式的定义与考察问题的角度有关。例如对于核爆炸,从杀伤破坏的综合作用角度来区分,则以h'=(50-60)。
  • 期刊类型引用(3)

    1. 薛瑞,杜鹏,丁国誉,杨志龙,吴云凯. 斜爆震燃烧与斜爆震发动机研究进展. 应用力学学报. 2024(02): 241-259 . 百度学术
    2. 黄铎铎,杨威,朱韶华,刘冰,火元佳. 斜爆震起爆及驻定特性研究回顾与分析. 空天技术. 2022(05): 1-20 . 百度学术
    3. 吴伟,许厚谦,王亮,薛锐,蔡峰峰. 超声速弹丸诱导爆轰波的无网格数值模拟. 推进技术. 2015(05): 664-670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876
  • HTML全文浏览量:  410
  • PDF下载量:  121
  • 被引次数: 3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1985-10-0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