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SN 1001-1455  CN 51-1148/O3
  • EI、Scopus、CA、JST收录
  • 力学类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CD统计源期刊

多孔隙流固耦合砂岩的冲击损伤效应

高全臣 陆华 王东 何广骥

高全臣, 陆华, 王东, 何广骥. 多孔隙流固耦合砂岩的冲击损伤效应[J]. 爆炸与冲击, 2012, 32(6): 629-634. doi: 10.11883/1001-1455(2012)06-0629-06
引用本文: 高全臣, 陆华, 王东, 何广骥. 多孔隙流固耦合砂岩的冲击损伤效应[J]. 爆炸与冲击, 2012, 32(6): 629-634. doi: 10.11883/1001-1455(2012)06-0629-06
GAO Quan-chen, LU Hua, WANG Dong, HE Guang-ji. Impactdamageeffectofporoussandstonecouplingwithfluid[J]. Explosion And Shock Waves, 2012, 32(6): 629-634. doi: 10.11883/1001-1455(2012)06-0629-06
Citation: GAO Quan-chen, LU Hua, WANG Dong, HE Guang-ji. Impactdamageeffectofporoussandstonecouplingwithfluid[J]. Explosion And Shock Waves, 2012, 32(6): 629-634. doi: 10.11883/1001-1455(2012)06-0629-06

多孔隙流固耦合砂岩的冲击损伤效应

doi: 10.11883/1001-1455(2012)06-0629-06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高全臣

Impactdamageeffectofporoussandstonecouplingwithfluid

More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 GAO Quan-chen
  • 摘要: 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冲击实验系统,对流固耦合的多孔隙红砂岩试样进行了不同冲击速率下 的损伤效应对比实验,得到反复冲击作用下多孔隙砂岩试件的损伤演化本构关系曲线。通过检测不同冲击速 率作用前后流固耦合砂岩试样的声波速度变化和冲击损伤破坏结果,探讨多孔隙流固耦合砂岩的冲击损伤 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出冲击损伤强度随声波速度和孔隙率的变化曲线;提出不同耦合介质和孔隙率对多 孔隙砂岩冲击损伤效应的影响关系。
  • 期刊类型引用(8)

    1. 冷振东,贾永胜,卢文波,孙金山,谢先启. 高孔隙软岩爆破能量传输规律与爆破大块形成机制.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24(05): 1420-1433 . 百度学术
    2. 仇志龙,赵奎,曹业锐,何进贵,刘勋,杨刚. 红砂岩平板撞击实验与高压状态方程研究. 爆破. 2024(03): 69-74+84 . 百度学术
    3. 吴晓旭,路增祥,邹旭,邓哲,曹朋. 斜面冲击下砂岩试件的孔隙度变化特征及力学机制.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11): 4514-4522 . 百度学术
    4. 陆华,王建国,马肖彤,马艳,王辉. 循环荷载下大孔隙红砂岩的动力响应及损伤研究. 工程爆破. 2021(01): 45-52 . 百度学术
    5. 李祥龙,王建国,张智宇,黄永辉. 应变率及节理倾角对岩石模拟材料动力特性的影响. 爆炸与冲击. 2016(04): 483-490 . 本站查看
    6. 陆华,王建国,杨继清,黄博. 不同孔隙率红砂岩的动力响应特性试验. 工程爆破. 2016(02): 19-23 . 百度学术
    7. 赵洪宝,王中伟,张欢,李伟. 冲击荷载对煤岩内部微结构演化及表面新生裂隙分布规律的影响.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6(05): 971-979 . 百度学术
    8. 王建国,高全臣,陆华,梁书锋,黄博,杨卓. 分层介质冲击响应的SHPB实验研究. 振动与冲击. 2015(19): 192-197+212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8)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453
  • HTML全文浏览量:  90
  • PDF下载量:  364
  • 被引次数: 16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12-11-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