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SN 1001-1455  CN 51-1148/O3
  • EI、Scopus、CA、JST、EBSCO、DOAJ收录
  • 力学类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CD统计源期刊

弹丸倾斜入水尾拍运动特性实验

鹿麟 闫雪璞 胡彦晓 王辰 高词松 张东晓

史飞飞, 索涛, 侯兵, 李玉龙. YB-2航空有机玻璃的应变率和温度敏感性及其本构模型[J]. 爆炸与冲击, 2015, 35(6): 769-776. doi: 10.11883/1001-1455(2015)06-0769-08
引用本文: 鹿麟, 闫雪璞, 胡彦晓, 王辰, 高词松, 张东晓. 弹丸倾斜入水尾拍运动特性实验[J]. 爆炸与冲击, 2023, 43(7): 073302. doi: 10.11883/bzycj-2022-0266
Shi Fei-fei, Suo Tao, Hou Bing, Li Yu-long. Strain rate and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and constitutive model of YB-2 of aeronautical acrylic polymer[J]. Explosion And Shock Waves, 2015, 35(6): 769-776. doi: 10.11883/1001-1455(2015)06-0769-08
Citation: LU Lin, YAN Xuepu, HU Yanxiao, WANG Chen, GAO Cisong, ZHANG Dongxiao. Experiment on tail-slapping motion characteristics for oblique water-entry of a projectile[J]. Explosion And Shock Waves, 2023, 43(7): 073302. doi: 10.11883/bzycj-2022-0266

弹丸倾斜入水尾拍运动特性实验

doi: 10.11883/bzycj-2022-0266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201385);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210302123023);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资助项目(2020-106)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鹿麟(1988- ),男,博士,副教授,lulin2016@nuc.edu.cn

  • 中图分类号: O383;TJ012.3

Experiment on tail-slapping motion characteristics for oblique water-entry of a projectile

  • 摘要: 基于高速摄影技术,开展多工况下弹丸倾斜入水实验,并利用自编程序,对实验图像进行像素点捕捉及数据提取与处理。通过分析弹丸倾斜入水空泡形成、发展及溃灭过程,得到尾拍过程中弹丸的空泡演化特性。此外,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入水初速下空泡尺寸及弹丸速度与加速度的变化规律,总结出入水初速对弹丸空泡演化特性及入水运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弹丸发生尾拍后,部分弹尾穿透原始空泡发生沾湿,同时自弹尾向后产生了新的尾拍空泡,尾拍空泡与原始空泡间贴合紧密;尾拍结束后,尾拍空泡在水中的位置基本不变,最终从弹丸原始空泡表面拉脱溃灭,而相同深度的原始空泡在尾拍产生射流影响下加速溃灭;随着入水初速的升高,尾拍空泡的尺寸及原始空泡的长度逐渐增大,尾拍过程中弹尾最大沾湿面积也逐渐增大;随着尾拍次数的增加,弹丸在每次尾拍过程中速度衰减幅值增大,同时弹丸损耗的能量逐渐增多,弹丸存速能力下降。
  • 飞机座舱风挡、座舱盖和弦舱材料为高聚物材料, 在飞机飞行时需要承受一定的温度和载荷作用。在起飞和着陆时, 还有可能会遇到飞鸟的撞击, 军用飞机可能在空战中被非爆弹丸或高爆碎片击中, 这相当于对这些位置的材料施加一定的高速率载荷。同时, 由于飞机在低、高空飞行时, 环境温度相差很大, 高聚物材料的力学性能受外界温度的影响很大。因此, 开展对高聚物材料在高温和高应变率下的力学性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C.G’Sell等[1]对聚合物在常应变率下的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 发现应变率影响材料的应变硬化现象。陈建桥等[2]、吴衡毅等[3]通过恒应变率的实验对有机玻璃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较低应变率下, 有机玻璃的力学性能具有明显的应变率相关性。E.M.Arruda等[4]、O.S.Lee等[5]分别研究了准静态及中、高应变率下温度和应变率对PMMA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 材料的应力应变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 同时伴随有热软化现象发生。G.W.Adams等[6]、Machida等[7]通过研究温度和应变率对PC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后发现:温度在293~338K之间时, 材料变形过程中储存的能量对实验温度的依赖性并不明显。S.M.Walley等[8]在一定的应变率范围内对一些高聚物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 解释了在高应变率下由于绝热效应的原因, 使得材料出现应变软化行为。索涛等[9-10]对几种航空有机玻璃进行了研究, 认为在某一应变率和某一温度下, 由于试样内部的微裂纹使得有机玻璃表现出明显的应变软化行为; 在相同温度下, 随着应变率的升高, 有机玻璃的流动应力增大, 而破坏应变减小, 并建立了考虑温度效应的本构模型。

    本文中对YB-2航空有机玻璃在不同温度下的准静态和动态力学行为进行系统的研究。分别采用Hopkinson分离式压杆和CSS44100型电子万能试验机对材料进行初始温度分别为218、253、293、343、373 K, 应变率分别为0.001、0.1、700、3 000 s-1下的压缩实验。同时, 结合实验数据, 基于朱-王-唐模型, 拟合考虑应变率效应以及温度效应的本构模型, 并给出模型预测和实验所得的应力应变曲线。

    有机玻璃是一种高分子材料, 对温度等环境比较敏感。由于聚合体材料的导热系数很低, 约是金属的1%, 即聚合体的导热系数为0.2 mm/min, 试样在加热或冷却的过程中, 如果加温或冷却的时间不充分, 试样表面温度和心部温度就会不一致, 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因此, 在涉及温度的实验时, 为了确保实验中试样受热均匀和热平衡, 从而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首先测试了YB-2有机玻璃在不同温度下试样表面和试样内部达到相同温度时所需要的时间。实验中, 采用正方体试样, 边长为10 mm。在试样中心沿着厚度方向钻孔, 孔的深度为5 mm。通过孔洞, 在试样心部引入一对热电偶。将另外一对热电偶缠绕在试样表面。用密闭的电热炉, 对试样进行加热或在密闭的容器中喷洒低温氮气对试样进行冷却。当经过标定的两组热电偶显示的温度相同时, 认为试样内部和外部的温度达到了平衡。

    低应变率压缩实验在CSS44100型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 压缩试样为直径6 mm、长4 mm的圆柱体, 如图 1所示。两种低应变率分别为0.1、0.001 s-1, 温度分别为218、253、293、343、373 K。实验前将压头降温或加热至相对应的实验温度后对试验机进行空压, 得到位移随着压力变化关系, 以此标定试验机刚度, 用于消除试样位移测量中试验机位移的影响。低温通过液氮循环获得, 高温实验采用电阻丝加热法对试样进行加热, 并用一个与试样相连的热电偶测量和显示温度, 通过电磁继电器的通断控制温度, 使之保持在实验值的±5 ℃误差范围内。

    图  1  试样尺寸图和试样的不同取向
    Figure  1.  Sample dimensions and its cutting directions

    700、3 000 s-1时的高应变率压缩实验是在一套直径12.7 mm的分离式Hopkinson压杆上进行的, 压杆所用材料为马氏体时效钢(18Ni(C250)), 实验装置见图 2。采取同低应变率下相同的试样。利用撞击杆撞击入射杆产生的应力波对放置于入射杆和透射杆之间的试样进行加载; 通过粘贴在两根杆子上与惠斯通电桥相连接的应变片采集输出的电压信号; 利用超动态应变仪和高频数据采集系统记录到实测波形, 并根据一维应力波原理可以得到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高低应变下低温和高温的获得采用相同的方法。

    图  2  分离式Hopkinson压杆示意图
    Figure  2.  Schematic drawing of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图 3(a)和(b)为加热或者冷却温度与保温时间的曲线以及不同的实验温度所需最短时间值。可以看出图 3(a)中, 当经过一定时间后, 无论是高温加热还是低温冷却, 试样内部和外部的温度达到一致, 记录加热或冷却的时间, 就得到了该温度下试样内外温度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从图 3(b)可以看出, 低温冷却试样内外温度平衡所需时间比高温时所需时间要短, 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 平衡所需时间呈现逐渐变短的趋势。当温度高于有机玻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后, 平衡时间变长。但如果温度继续升高, 平衡所需的时间几乎相同。

    图  3  不同温度下保温时间曲线和保温所需最小时间
    Figure  3.  Time-temperature curves and minimum time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YB-2航空有机玻璃有别于定向有机玻璃, 是未经过取向的高聚物, 分子链段的排列是随机的, 因此理论上材料体现出各向同性。在开始实验之前, 为了测试该材料的各向性能, 首先对其进行了考虑方向性的准静态压缩实验。试样分别取自于垂直于板材和平行于板材两个方向, 见图 1。实验结果(见图 4)表明:沿2个方向取样所测出的应力应变曲线基本吻合, 这说明材料力学各向同性。在后续的实验中采用的试样沿V方向取样。

    图  4  不同取向试样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
    Figure  4.  True strain-stress curves in two directions

    图 5给出了在不同温度下试样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可以看出, 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强烈依赖于温度和应变率。图 5(a)中, 当应变率为0.001 s-1时, 随着温度的升高, 材料的弹性模量呈现降低的趋势, 屈服强度减小, 塑性变形能力增加。在其余的3种应变率下(见图 5(b)~(d)), 材料呈现相似的趋势。在室温及以下的高应变率时, 材料的破坏应变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此时, 材料为玻璃体呈现出典型的脆性破坏形式, 这是因为在低温高应变率下, 材料处于玻璃态, 且加载时间非常短暂, 材料的分子结构没有足够的时间发生弛豫, 因而断裂特性表现为脆性; 而当实验温度在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90 ℃)附近时, 材料处于高弹态, 其承载能力急剧下降, 变形能力增强, 不再呈现脆性破坏, 这是由于分子结构的活化能降低、自由体积增大, 因此受力后分子结构中的链段运动更加容易[11]

    图  5  不同温度下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
    Figure  5.  True strain-stress curve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图 6给出了同一温度下不同应变率时的应力应变曲线。在218 K时(见图 6(a)), 应变率对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屈服应力的影响并不明显, 但屈服应力仍呈现随应变率升高而升高的趋势, 破坏应变则反之。当温度升高时(见图 6(b)~(d)), 应变率对材料的弹性模量的影响逐渐变大, 屈服应力以及破坏应变呈现同218K时相似的趋势。4种应变率下, 材料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应变软化。低应变率时, 由于加载脉冲宽度有限, 材料在实验中并未发生破坏。已有研究结果[12]表明:低温时, 聚合物处于玻璃态, 分子链的链段被冻结发生松弛的时间是无穷大, 此时, 加载速率(即应变率)的改变对聚合物材料变形的影响作用非常微弱, 表现为弹性模量对应变率的不敏感; 而在高温时, 聚合物处于高弹态, 其变形实际上是一种强迫高弹形变的过程, 分子链的链段已经被激活, 并且分子链的链段运动受到松弛时间的影响非常大。由于应变率的变化对松弛时间的影响很大, 因此在高温时弹性模量对应变率较为敏感。

    图  6  不同应变率下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
    Figure  6.  True strain-stress curves at different strain rates

    图 7为不同应变率时温度-应力峰值曲线。当实验温度为218 K时, 不同应变率下试样的应力峰值差值较小。随着温度的升高, 应力峰值的差值变大, 在室温时应力峰值的差值达到最大。随后, 该差值又逐渐变小。这表明:在室温时材料的应变率敏感性达到最强。在高应变率加载下, 应变率对材料应力峰值的影响逐渐弱化。

    图  7  温度-应力峰值曲线
    Figure  7.  Temperature-peak stress curves

    朱兆祥等[13]对典型工程塑料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发现:在变形小于8%, 应变率在10-4~103 s-1范围内, 朱-王-唐模型(ZWT)可以较好地描述高聚物材料的本构模型。该模型描述如下:

    σ(ε,˙ε)=E0ε+αε2+βε2+E1t0˙εexp(tτθ1)dt+E2t0˙εexp(tτθ2)dt
    (1)

    式中:E0αβ为材料的弹性常数。2个积分项分别用来描述低应变率和高应变率下的黏弹性响应, E1θ1E2θ2分别是所对应的Maxwell单元的弹性常数和松弛时间。

    为描述温度对材料的影响, 索涛等[10]对朱-王-唐模型进行修正, 并分别对4种航空有机玻璃实验所得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拟合, 实验与模型预测的曲线吻合较好。修正的模型中加入的温度效应项, 其形式为/f0(ε, T0), 它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随应变的增大而增大。改进后的模型描述为:

    σ(ε,˙ε,T)=σ(ε,˙ε)f(ε,T)/f(ε,T0)
    (2)
    f(ε,T)=a(ε)exp[b(ε)T]
    (3)

    式中: )为式(1)对应的温度和应变率下得到的应力值, T0为选定的参考温度。

    根据公式(1)~(3)可得到温度影响项的表达式: , 由实验数据拟合以多项式给出。

    基于该模型, 以293 K作为参考温度, 针对YB-2试样, 经过拟合实验曲线得到常温时的6个参数:E0=3.26 GPa、α=-20.12 GPa、E1=2.4 GPa、θ1=0.205 s、E2=2.622 GPa、θ2=6 μs。

    在此基础上, 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可以得到YB-2航空有机玻璃温度效应影响项中b(ε)的估计表达式为:

    b(ε)=0.6429ε20.1336ε0.004
    (4)

    对于拟合参数优度的评估, 我们将对回归参数的方差和置信区间进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 对公式(4)中各系数的方差和置信区间的分析如下:假定置信系数为0.95, 计算得出拟合函数的方差和置信区间见表 1

    表  1  温度影响项中各系数的方差和置信区间
    Table  1.  Variances and confidence intervals of the coefficients for thermo-item
    参数方差置信区间
    a0.381 131(0.527 425, 1.273 1)
    b0.009 826(-0.235 72, -0.103 88)
    c0.000 295(-0.004 56, -0.003 54)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图 8给出了拟合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不难看出, 图 8(a)~(c)中拟合曲线同实验曲线吻合较好; 对于图 8(d), 拟合曲线和实验曲线有较大差异, 这是因为在PMMA的热变形温度(70 ℃)左右时, 材料将开始发生玻璃态与高弹态之间的相态转变。而ZWT模型主要用来描述材料的黏弹性行为, 因此在拟合343 K下材料的变形行为时表现出较大的误差。总体来说, 改进后的ZWT模型可以较好的描述一定温度范围内材料的非线性黏弹性力学行为。

    图  8  修正的ZWT模型拟合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比较
    Figure  8.  Comparison of prediction using modified ZWT model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通过对YB-2航空有机玻璃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 YB-2有机玻璃的力学性能强烈依赖于应变率和温度:在低应变率下, 随着温度的升高, 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流动应力逐渐减小, 弹性变形能力降低, 塑性变形能力增加; 在高应变率下, 材料的流动应力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 破坏应变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室温及以下时, 材料为玻璃体, 呈现出典型的脆性破坏, 弹性模量对应变率不敏感; 当实验温度在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附近时, 高应变率下材料破坏不再呈现脆性破坏, 弹性模量对应变率较为敏感。

    (2) 随着应变率的升高, 材料的流动应力显著升高, 但破坏应变减小。在室温时, 材料的应变率敏感性达到最强。在高应变率下, 材料的屈服强度受应变率的影响逐渐弱化。

    (3) 加入温度效应的ZWT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应变范围在8%以内的实验曲线, 但由于模型中未考虑损伤以及高分子高温下自由体积和复杂的分子链运动的影响, 因而不能较准确地描述应变软化以及大应变时的应变硬化现象。

  • 图  1  实验系统示意图

    Figure  1.  Schematic diagram of experimental system

    图  2  实验现场布置图

    Figure  2.  Diagram of experimental site

    图  3  实验弹丸模型

    Figure  3.  Experimental projectile model

    图  4  弹丸倾斜入水空泡形态演化

    Figure  4.  Cavity evolutions of the oblique water-entry of the projectile

    图  5  沾湿弹尾受力示意图

    Figure  5.  Schematic diagram of forces on wetted projectile tail

    图  6  第1次尾拍空泡的演化细节

    Figure  6.  Details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first tail-slapping cavity

    图  7  第2次尾拍空泡的演化细节

    Figure  7.  Details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second tail-slapping cavity

    图  8  第1次尾拍空泡溃灭细节

    Figure  8.  Detail of the first tail-slapping cavity collapse

    图  9  第2次尾拍空泡溃灭细节

    Figure  9.  Detail of the collapse of the second tail-slapping cavity

    图  10  弹丸运动坐标系

    Figure  10.  Projectile motion coordinate system

    图  11  不同入水初速的弹丸入水情况

    Figure  11.  Projectile water-entry processes at different initial velocities

    图  12  不同入水初速下无量纲速度及无量纲加速度

    Figure  12.  Dimensionless velocities and accelerations at different initial velocities

    图  13  两次尾拍空泡在最大尺寸时刻的外轮廓线

    Figure  13.  Outer contours of two tail-slapping cavities at the time of the maximum size

  • [1] RUZZENE M, SORANNA F. Impact dynamics of elastic stiffened supercavitating underwater vehicles [J].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 2004, 10(2): 243–267. DOI: 10.1177/1077546304035607.
    [2] PUTILIN S I. Some features of a supercavitating model dynamic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Research, 2001, 28(5): 28–40. DOI: 10.1615/InterJFluidMechRes.v28.i5.40.
    [3] PUTILIN S I. Stability of supercavitating slender body during water entry and underwater motion[C]// France Grenob: CAV1998 Conference, 1998.
    [4] KULKARNI S S, PRATAP R. Studies on the dynamics of a supercavitating projectile [J].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2000, 24(2): 113–129. DOI: 10.1016/S0307-904X(99)00028-1.
    [5] 陈伟善, 郭则庆, 刘如石, 等. 空化器形状对超空泡射弹尾拍运动影响的数值研究 [J]. 工程力学, 2020, 37(4): 248–256.

    CHEN W S, GUO Z Q, LIU R S,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the influence of cavitator shapes on the tail-slap of supercavitating projectiles [J]. Engineering Mechanics, 2020, 37(4): 248–256.
    [6] 赵成功, 王聪, 魏英杰, 等. 质心位置对超空泡射弹尾拍运动影响分析 [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4, 40(12): 1754–1760.

    ZHAO C G, WANG C, WEI Y J, et 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mass center position on tail-slap of supercavitating projectile [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14, 40(12): 1754–1760.
    [7] 赵成功, 王聪, 孙铁志, 等. 初始扰动对射弹尾拍运动及运动特性影响分析 [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6, 48(10): 71–76.

    ZHAO C G, WANG C, SUN T Z, et al. Analysis of tail-slapping and ball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cavitating projectiles under different initial disturbances [J].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6, 48(10): 71–76.
    [8] 何乾坤, 魏英杰, 尤天庆, 等. 空泡摆动对超空泡航行体尾拍影响分析 [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2, 38(4): 509–512, 518.

    HE Q K, WEI Y J, YOU T Q, et al. Analysis of tail-slaps of supercavitating vehicle influenced by distortion of cavity shape [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12, 38(4): 509–512, 518.
    [9] 姚忠, 王瑞, 祁晓斌, 等. 初始扰动对高速射弹尾拍过程流体动力特性与运动特性的影响 [J]. 兵工学报, 2020, 41(S1): 46–53.

    YAO Z, WANG R, QI X B, et al. The influence of initial disturbance on the hydrodynamic and ball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high-speed projectile during tail-slapping [J]. Acta Armamentarii, 2020, 41(S1): 46–53.
    [10] 王晓辉, 孙士明, 季锦梁, 等. 基于耦合欧拉-拉格朗日方法的射弹高速入水尾拍数值分析 [J]. 兵工学报, 2020, 41(S1): 110–115.

    WANG X H, SUN S M, JI J L, et al. Numerical Analysis of tail-slapping of projectile in process of high-speed water-entry based on coupled eulerian-lagrangian method [J]. Acta Armamentarii, 2020, 41(S1): 110–115.
    [11] 孙士明, 颜开, 褚学森, 等. 射弹高速斜入水过程的数值仿真 [J]. 兵工学报, 2020, 41(S1): 122–127.

    SUN S M, YAN K, CHU X S,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high-speed oblique water entry of a projectile [J]. Acta Armamentarii, 2020, 41(S1): 122–127.
    [12] 孟庆昌, 张志宏, 顾建农, 等. 超空泡射弹尾拍分析与计算 [J]. 爆炸与冲击, 2009, 29(1): 56–60. DOI: 10.11883/1001-1455(2009)01-0056-05.

    MENG Q C, ZHANG Z H, GU J N, et al.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the tail-slaps of supercavitating projectile [J]. Explosion and Shock Waves, 2009, 29(1): 56–60. DOI: 10.11883/1001-1455(2009)01-0056-05.
    [13] RAND R, PRATAP R, RAMANI D, et al. Impact dynamics of a supercavitating underwater projectile[C]// International Design Engineering Technical Conferences and Computers and Information in Engineering Conference.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1997.
    [14] WANG K, RONG G, MU Q, et al. Double slapping effects on a supercavitation projectile [J]. AIP Advances, 2019, 9(1): 015104. DOI: 10.1063/1.5053143.
    [15] 曹伟, 王聪, 魏英杰, 等. 自然超空泡形态特性的射弹试验研究 [J]. 工程力学, 2006(12): 175–179, 187.

    CAO W, WANG C, WEI Y J, et al. High-speed projectile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supercaviation [J]. Engineering Mechanics, 2006(12): 175–179, 187.
  • 期刊类型引用(1)

    1. 胡彦晓,鹿麟,杨哲,侯宇,程勇东. 不同入水攻角弹丸倾斜入水弹道特性研究. 船舶力学. 2025(04): 597-609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4)

  • 加载中
推荐阅读
考虑动态拉压比影响的岩石损伤本构模型
胡学龙 等, 爆炸与冲击, 2025
考虑微结构特征的陶瓷材料含损伤本构模型
刘慕皓 等, 爆炸与冲击, 2024
高应变率载荷下纯钛的非连续冲击疲劳失效模型及其微观机理
惠煜中 等, 爆炸与冲击, 2024
墨鱼骨结构的力学行为及其应变率效应
蒋钰婷 等, 爆炸与冲击, 2024
含损伤的无机防弹玻璃的jh2本构模型
史刘彤 等, 高压物理学报, 2024
高温高应变率下zl101a铝合金的流变应力特征与本构模型
张延泽 等, 高压物理学报, 2022
应变率相关的橡胶本构模型研究
魏家威 等, 高压物理学报, 2022
The role of the light source in antimicrobial photodynamic therapy
Piksa, Marta et al.,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2023
Machine learning method to predict dynamic compressive response of concrete-like material at high strain rates
DEFENCE TECHNOLOGY, 2024
Influence of filled joints with different inclination angles on rock blasting fragmentation
TAO Ming et al., EXPLOSION AND SHOCK WAVES, 2025
Powered by
图(1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613
  • HTML全文浏览量:  139
  • PDF下载量:  117
  • 被引次数: 5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06-16
  • 修回日期:  2022-09-22
  • 网络出版日期:  2022-10-13
  • 刊出日期:  2023-07-0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