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  16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论文
落锤试验中炸药样品表面能的多重分形性质
章冠人
1996, 16(1): 1-4. doi: 10.11883/1001-1455(1996)01-0001-4
摘要:
从能量守恒和质量守恒出发结合炸药样品在受冲击压缩时的分形性质,证明在样品周边的表面能具有多重分形的结构。
岩石爆破分形损伤模型研究
杨军, 王树仁
1996, 16(1): 5-10. doi: 10.11883/1001-1455(1996)01-0005-6
摘要:
在Kus和Thorne等人研究基础上,利用分形理论及应用成果提出了一种新的岩石爆破损伤模型。新模型将岩体中各种结构弱面视为初始损伤,并将其分形维数作为岩石性质的主要参量,用损伤能量耗散率及与分形维数的关系表征爆破过程中的岩石损伤演化规律,从而弥补了现有模型未考虑初始损伤影响和将损伤演化归结为体积应变函数的不足。还通过模拟试验等手段验证了新模型的如上观点。
应力波作用下颗粒介质的动力特性研究
王明洋, 钱七虎
1996, 16(1): 11-20. doi: 10.11883/1001-1455(1996)01-0011-10
摘要:
运用微结构连续介质力学和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的理论方法,考虑了颗粒体的拓扑结构及颗粒体之间的局部非线性相互作用,通过引进恢复系数,导出了适合于大变形运动(包括平动和转动)情况下,颗粒体间的滑移和分离的宏观弹塑性本构关系。最后,还给出了几种规则排列条件下,颗粒介质的本构关系。
40Cr材料动态起裂韧性KId()的实验测试
李玉龙, 郭伟国, 贾德新, 刘元镛, 罗景润, 杜君, 陈裕泽
1996, 16(1): 21-30. doi: 10.11883/1001-1455(1996)01-0021-10
摘要:
描述了利用Hopkinson压杆技术加载三点弯曲试样测试40Cr,材料动态起裂韧性KId()的试验方法。试样上的动态载荷历程由Hopkinson杆直接测得,并分别代入动态有限元程序及近似公式求得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历史;由贴在试样裂尖附近的应变片确定起裂时间,最终确定起裂时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值,即动态起裂韧性KId()。试验结果表明:利用Hopkinson压杆技术加载三点弯曲试样测试材料动态起裂韧性的方法是可行的,起裂时,动态有限元的位移法、应力法及近似公式法求得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值比较吻合;在本文的载荷速率下,40Cr材料动态起裂韧性KId()与准静态裂韧性KId()相比,降低了约28%。
液体推进剂爆炸理论与实验研究
陈新华, 张智, 王振国, 鄢小清, 刘昆
1996, 16(1): 31-40. doi: 10.11883/1001-1455(1996)01-0031-10
摘要:
建立了自燃液体火箭推进剂爆炸热辐射效应和冲击波特性理论模型,介绍了实验研究的方法,给出了N2O4/UDMH液体推进剂爆炸产生的火球直径、火球温度、火球辐射热流、爆炸冲击波超压值等参数计算与实验观测结果,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验观测结果吻合。由N2O4/UDMH液体火箭推进剂爆炸产生的火球最大直径Dmax和火球持续时间t0是推进剂总重量W0的函数,根据实验数据整理的函数关系式:利用该理论模型预测了大型N2O4/UDMH组元液体推进剂运载火箭发生爆炸事故产生的上述参数,以及热辐射和冲击波不发生破坏和危害的安全距离。该计算模型可为载人航天器逃逸系统及航天靶场设计提供理论数据。
腹部撞击伤时血流压力的变化对肝脏损伤的作用
安波, 刘荫秋, 李曙光, 陈林, 王大田
1996, 16(1): 41-46. doi: 10.11883/1001-1455(1996)01-0041-6
摘要:
在撞击载荷对动物下腹部撞击致伤、并测量了动物胸、腹主动脉和肝门静脉等主干血管内血流压力变化的基础上,分析和讨论了腹部撞击伤时血流压力的急剧升高及其传播对肝脏损伤的作用和程度。
含能液滴在高压下爆裂性燃烧现象的研究
余永刚, 金志明
1996, 16(1): 47-52. doi: 10.11883/1001-1455(1996)01-0047-6
摘要:
利用挂滴装置研究了含能液滴LP1846在高温440~620℃、高压1.52~3.55MPa环境下爆裂性燃烧的规律。给出液滴从受热到爆裂性燃烧的时间序列照片,并定量测试液滴直径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以及着火延迟期。初步分析了液滴爆裂性燃烧的机理,即液相化学反应。最后建立了液滴着火延迟期的工程计算模型,其计算值和实验数据吻合。
HAN基液体发射药电点火特性的实验研究
官汉章, 栗保明, 周彦煌
1996, 16(1): 53-60. doi: 10.11883/1001-1455(1996)01-0053-8
摘要:
在两级电点火装置上,利用高压脉冲电源进行了HAN基液体发射药的电点火实验。实验观测到:在液体发射药的可靠点火过程中,存在着无电弧与电弧两种放电方式。实验研究了实现无电弧点火、限制电弧放电所需的电源特性参数及点火结构参数。目前电能利用率保持在60%以上,而电弧放电能量仅占负载所吸收总电能的30%。这种电点火系统对于提高武器自动化程度、增加射速等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爆破地震效应若干问题的探讨
李宏男, 王炳乾, 林皋
1996, 16(1): 61-67. doi: 10.11883/1001-1455(1996)01-0061-7
摘要:
对爆破地震效应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内容包括:微差爆破问题;焊破地震动转动分量的推算;地震荷载的计算;基于多维反应谱方法的内力组合。
沉积粉尘的激波点火
陆守香, 黄涛, 龙新平, 范宝春
1996, 16(1): 68-74. doi: 10.11883/1001-1455(1996)01-0068-7
摘要:
采用瞬态阴影技术及红外光电传感器技术实验研究了沉积玉米粉的激波点火过程,并对此进行了理论分析。实验与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激波掠射沉积粉尘床后,粉尘颗粒先上扬到一定高度后才点火,颗粒的点火延迟时间与激波波前马赫数、气相氧气含量等因素有关。另外,沉积粉尘的激波点火延迟时间比相同条件下的悬浮粉尘激波点火延迟时间长。
二级氢气炮靶室内杂质辐射特性的研究
刘烈峰, 胡栋, 孙珠妹
1996, 16(1): 75-79. doi: 10.11883/1001-1455(1996)01-0075-5
摘要:
利用光纤传输光信号,对二级轻气炮发射后靶室内的杂质光谱进行了探测。这种杂质谱大致包含了高温废气的热辐射谱、一些杂质原子激发后产生的特征谱和分子振动带谱。杂质辐射持续的时间大约为90ms。利用这种测试手段,还获得了塑料样品的冲击发射光谱。杂质辐射和弹丸碰靶后样品的冲击辐射在时间上是相互重叠的。由于材料在冲击作用下的不透明性,废气的热辐射基本上不会干扰对冲击材料发射光谱的探测。
金属圆管在炸药滑移爆轰作用下的运动姿态
赵国民, 张若棋, 王诚洪
1996, 16(1): 80-85. doi: 10.11883/1001-1455(1996)01-0080-6
摘要:
采用二维Lagrange数值摸拟方法,计算在管内装填岩石硝铰炸药滑移爆轰作用下,20#无缝钢管的运动过程,计算结果与用斜电阻丝法测量得到的结果基本相符。
条形药包端部爆炸应力场的动光弹试验研究
邓志勇, 张志毅, 王中黔
1996, 16(1): 86-90. doi: 10.11883/1001-1455(1996)01-0086-5
摘要:
借助动光弹试验方法,采用聚碳酸脂板模拟无限平面,探索了条形药包端部爆炸应力场的分布特性。根据动态二维应力光性定律,得出了端部应力场分布的定性结论。
一种大爆破起爆系统激爆机理实验研究
张克利
1996, 16(1): 91-95. doi: 10.11883/1001-1455(1996)01-0091-5
摘要:
研究了一种中深孔大爆破复式起爆系统激爆引起爆破效果较差的原因,提出了改复式起爆系统为单药包孔口起爆的可行性。实验与应用表明,作者提出的方法,不仅提高了炸药的能量利用率,而且采用单式起爆后,可产生同排孔间微差爆破,有利于提高爆破效果。
96爆炸灾害(Explosion 96)展览会──展览会负责人Mr.Ronny Deschoolmeester答记者问
1996, 16(1): 96-96. doi: 10.11883/1001-1455(1996)01-0096-1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