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  20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论文
多爆源云雾爆炸波相互作用的三维数值研究
徐胜利, 岳鹏涛, 彭金华
2000, 20(1): 1-6. doi: 10.11883/1001-1455(2000)01-0001-6
摘要:
从三维全N S方程出发,用二阶迎风TVD格式,针对贴地和近地三种不同的爆源位置,研究了两团云雾爆炸后爆炸场的相互作用。计算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可模拟多爆源爆炸后冲击波的传播和爆炸场复杂的波系结构。压力分布可确定爆炸场任意位置的压力时间变化历程。
刚塑性自由梁中部在横向冲击下的初始变形模式
穆建春, 张铁光
2000, 20(1): 7-12. doi: 10.11883/1001-1455(2000)01-0007-6
摘要:
研究了均匀矩形截面刚塑性自由梁中部在小尺寸、平头、圆柱形刚性弹体撞击下的三种变形模式,即梁的刚体平动、单铰变形模式和三铰变形模式。考虑了刚性子弹冲击后在梁上形成的剪切冲塞,分析了子弹通过冲塞作用在梁中部的剪切力可能引起的梁的弯曲变形,找出了梁的初始变形模式对子弹大小、梁的尺寸和材料性能的依赖关系。
混凝土靶抗贯穿的一种新工程分析方法
李永池, 孙宇新, 胡秀章, 陈居伟
2000, 20(1): 13-18. doi: 10.11883/1001-1455(2000)01-0013-6
摘要:
在土盘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计入冲击波衰减的影响及改进浮动锁应变的计算,发展了一种对贯穿问题的新的工程分析方法。最后通过一些对混凝土靶贯穿的算例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三维有限体积TVD方法与冲击波的多级扩散研究
张海波, 白春华, 丁, 郝保田
2000, 20(1): 19-24. doi: 10.11883/1001-1455(2000)01-0019-6
摘要:
将TVD方法应用到三维,给出三维有限体积TVD方法,并对三维冲击波的多级坑道扩散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冲击下宏观相边界的传播
王文强, 唐志平
2000, 20(1): 25-31. doi: 10.11883/1001-1455(2000)01-0025-7
摘要:
研究了具有CdS型相变本构材料的宏观相边界传播规律。相边界包括纯新相和混合相两段。纯新相段可用逐步近似法,混合相段则必须用数值方法求解。给出了三种加卸载应力边界条件下的算例。在突加突卸的应力边界条件下,给出了相边界传播的解析解。在算例中,各种解法得到的结果彼此很好符合。
花岗岩单轴冲击全程本构特性的实验研究
单仁亮, 陈石林, 李宝强
2000, 20(1): 32-38. doi: 10.11883/1001-1455(2000)01-0032-7
摘要:
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力杆(SHPB) 装置测试了大量花岗岩的单轴冲击本构关系。结果表明:花岗岩的冲击应力应变曲线峰前具有明显的跃进性,但在初始阶段一般都能够较好地近似为直线,直线的斜率与加载速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峰后既有Ⅰ类曲线也有Ⅱ类曲线,表现出较大的离散性。花岗岩的应力应变曲线有时还能表现为递减硬化和递增硬化的特性。
引信的系统辨识及其失控模型
王军波
2000, 20(1): 39-44. doi: 10.11883/1001-1455(2000)01-0039-6
摘要:
为了解决引信元器件及产品可靠性预测值与靶试可靠性估计值不相符的问题,引入引信系统辨识概念,建立了引信可靠性试验过程的系统辨识一般模型,元器件强度失控模型和参数失控模型,最后得出引信系统的综合可靠度。模型对可靠性的预测值与试验结果相吻合。
钽-钨合金动态响应特性研究
张万甲
2000, 20(1): 45-51. doi: 10.11883/1001-1455(2000)01-0045-7
摘要:
用冶金技术与冲击波物理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钽 钨合金不同初始状态和不同钨含量时的材料动态响应特性,给出了Ta12W 合金材料的动态断裂强度、Hugoniot 弹性极限、屈服强度以及理想弹 塑性本构关系中包含的其它本构参量。
凹槽梁试样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
姜风春, 刘瑞堂, 刘殿魁
2000, 20(1): 52-57. doi: 10.11883/1001-1455(2000)01-0052-6
摘要:
对凹槽梁试样动态应力强度因子现有的几种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对比。在此基础上,考虑冲击速度、试样的转动惯性和剪切变形对动态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求解得到了一个新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的表达式。
三乙基铝及添加物的空气混合物爆炸微观机理研究
胡栋, 李常青, 张寿齐, 赵玉华, 孙珠妹, 王永国, 李玉同
2000, 20(1): 58-63. doi: 10.11883/1001-1455(2000)01-0058-6
摘要:
采用直接抛撒法和多种谱仪技术研究了三乙基铝的爆炸特性及微观机理。光谱研究表明,当三乙基铝与正己烷的体积比增加至1∶2 以后C2 辐射明显增强。过多增加正己烷含量导致混合物贫氧,因而造成燃料的浪费。实验观察到,每次实验后在激波管端盖及离端盖0.8m 范围内的激波管内壁上均匀覆盖着一层白色粉末。还利用OMA谱仪及单色谱仪确定了Al 原子的存在。研究发现,随着正己烷含量的增加,CH 出现时间相比Al 原子出现越来越早。这表明正己烷的反应总是早于三乙基铝的反应,并且随着正己烷含量的增加,正己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这个结果也是和三乙基铝与正己烷的混合方式相符的。由于三乙基铝总是被正己烷包裹着,抛撒后只有等正己烷反应完才能使三乙基铝裸露出来与氧接触点火。
高能炸药散心爆轰波绕射传播的数值模拟
刘尔岩, 王元书
2000, 20(1): 64-67. doi: 10.11883/1001-1455(2000)01-0064-4
摘要:
从曲面爆轰波的Hugoniot 关系式出发,应用燃烧模型模拟散心爆轰波的传播,分析了空间步长不是足够小时,不能同时准确给出爆轰波走时及波阵面物理量的原因。对球壳装药散心爆轰波的长程绕射作了二维计算,应用燃烧模型并细分空间网格。除起爆点附近,计算的爆轰波走时与实验相差均在0 .2s 以内;稳定传播的爆轰波波阵面压力计算值接近pJ。可见,应用燃烧模型模拟散心爆轰波的传播,化学反应区内的空间步长需足够小。最后对Program 燃烧模型不能很好地模拟多维效应作了分析。
热力联合冲击下球型空腔热动力响应的封闭解
尹益辉, 陈裕泽, 邓礼辉
2000, 20(1): 68-73. doi: 10.11883/1001-1455(2000)01-0068-6
摘要:
以温度和位移为未知变量,建立了当内壁面受到随时间任意分布的热和力联合冲击作用时,含球型空腔无限弹性介质的球对称热传导和热动力响应模型;利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导出了温度和位移的封闭解表达式。简要分析了位移表达式的特点与意义;作为特例,可直接由位移表达式得到仅有表面均布压力冲击作用的解。
温度和剪应变率历史对扭转载荷作用下铁基合金本构关系影响的研究
佟景伟, 高丛峰, 李林安, 徐步青
2000, 20(1): 74-78. doi: 10.11883/1001-1455(2000)01-0074-5
摘要:
用间歇式加载的方法,研究了温度和剪应变率历史在20 ~500℃和0 .00167 ~800s- 1 的范围内对扭转载荷作用下铁基合金本构关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应变率历史对该材料具有强化作用,而且其强度随剪预应变率的升高而提高;其对剪应变率历史的敏感性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弹体侵彻深度计算公式对比研究
尹放林, 严少华, 钱七虎, 王明洋
2000, 20(1): 79-82. doi: 10.11883/1001-1455(2000)01-0079-4
摘要:
讨论了目前应用较广的弹体对混凝土侵彻深度计算公式,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各经验公式及理论公式的计算误差。
盐岩介质中空腔爆炸解耦因子的计算
钟放庆, 李孝兰
2000, 20(1): 83-86. doi: 10.11883/1001-1455(2000)01-0083-4
摘要:
对在美国内华达试验场盐岩介质中进行的Salmon 地下核爆试验( 填实爆炸,当量5.3kt,埋深828m) ,利用近区自由场加速度测试数据,计算了它的震源函数t() ,并且根据一维球对称爆炸膨胀源理论,计算了弹性响应空腔爆炸源的震源函数s()。由解耦理论,得到了盐岩介质的完全解耦空腔爆炸的解耦因子DF。
挡墙对远场爆炸效应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王仲琦, 宁建国, 赵衡阳, 恽寿榕
2000, 20(1): 87-91. doi: 10.11883/1001-1455(2000)01-0087-5
摘要:
采用二维多流体网格法,对有防护挡墙的爆炸形成的空气冲击波作了计算分析,考虑了防护挡墙距爆心不同距离时,爆炸冲击波对远场的作用及其影响,给出了一些可供工程实际参考的计算结果。
风载对筒形高耸建筑物定向爆破倾倒过程影响的研究
费鸿禄, 段宝福
2000, 20(1): 92-96. doi: 10.11883/1001-1455(2000)01-0092-5
摘要:
对烟筒、水塔定向爆破的切口处进行了受力分析,着重考虑风载作用对倾倒力学条件的改变及对倾倒方向的影响,分析了转角、风载、切口大小之间的变化规律,并根据几个实例进行计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风载对筒形高耸建筑物爆破倾倒方向有显著影响,风载增大时,偏转角呈线性增加,同时改变了中心轴的位置。计算时应根据建筑物的形状具体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