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SN 1001-1455  CN 51-1148/O3
  • EI、Scopus、CA、JST收录
  • 力学类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CD统计源期刊

2023年  43卷  第8期

封面
 2023 年 8 期封面
2023, 43(8).
摘要:
2023 年 8 期目录
2023, 43(8): 1-2.
摘要:
特别约稿与研究综述
动荷载下岩石裂纹动态扩展行为实验研究综述
高维廷, 朱哲明, 朱伟, 邹明
2023, 43(8): 081101. doi: 10.11883/bzycj-2022-0526
摘要:
岩石的动态裂纹扩展特性在岩石力学和岩石工程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动荷载下岩石中裂纹的扩展行为是瞬间发生的,这对实验中测试和加载技术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为综述动荷载下岩石材料裂纹扩展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总结了岩石动态裂纹扩展测试技术、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等方面的最新进展。首先,讨论了动态岩石裂纹扩展测试的各种测量技术(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焦散线法、数字图像相关法、裂纹扩展计、导电碳膜测试方法、声发射);然后,以应变率为主线,从低到高依次总结了中低应变率、高应变率和超高应变率下岩石内裂纹动态扩展行为研究,系统讨论了落锤冲击装置、霍普金森压杆、爆炸实验中对裂纹扩展测试的实验方法和动态裂纹扩展特性,总结了不同应变率条件下岩石裂纹的起裂、扩展、止裂及动态断裂韧度等的演变规律。
爆炸物理
负压环境对乳化炸药爆炸温度场和有害效应的影响
李子涵, 程扬帆, 王浩, 朱守军, 沈兆武
2023, 43(8): 082301. doi: 10.11883/bzycj-2023-0106
摘要:
为了探究负压条件下乳化炸药的爆轰反应机制,利用自制的可视化球形爆炸罐,通过高速摄像机、压力传感器和噪声仪分别记录乳化炸药的爆炸火焰传播过程、爆轰波压力和爆炸噪声,采用比色测温技术重构了爆炸火球的二维温度场,并深入研究了初始真空度对乳化炸药爆炸温度场、爆轰波特征参数以及爆炸噪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初始真空度的提高,爆炸火球亮度更高,持续时间更长,形态更稳定;当真空度为0 kPa时,火球在19.35 μs时破裂,而当真空度为100 kPa时,火球在58.05 μs才开始破裂;低初始真空度对火球温度影响较小,而60 kPa以上的初始真空度会显著提高乳化炸药的爆炸温度;冲击波峰值压力和比冲量均随着初始真空度的升高而降低,但初始真空度对冲击波正压作用时间变化的影响不明显。AUTODYN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真空度的提高,冲击波峰值压力降低,冲击波速度逐渐降低至与爆轰产物的膨胀速度接近。此外,初始真空度的提高有利于降低爆炸噪声,与常压相比,当罐体内真空度为100 kPa时,爆炸噪声的声压级降低了35.9 dB,降幅为29.8%。
冲击动力学
星形混合多胞管的耐撞性数值与理论研究
孔志成, 胡俊, 郭智平
2023, 43(8): 083101. doi: 10.11883/bzycj-2022-0549
摘要:
为研发轻质高效的能量吸收装置,提出了基于多边形截面与星形截面混合设计的星形混合多胞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星形混合多胞管在轴向加载条件下的吸能特性和变形模式,并结合简化超折单元理论推导了该管的平均碰撞力理论公式。研究结果表明,星形混合多胞管的多边形截面与星形截面之间产生了协同效应,额外吸收了更多的冲击动能:当多边形边数N=6时,混合截面的协同性最好;当N=8时,该管的能量吸收效率最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几何参数分析,发现壁厚对于星形混合多胞管的耐撞性有显著的影响,碰撞力水平随着壁厚的增加而线性增长。此外,星形角度的变化对耐撞性的影响相对较小,碰撞荷载效率和比吸能随着星形角度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当星形角度α=120°时,该管拥有最佳的耐撞性。
十字形内置破片定向战斗部破片的飞散特性
李鑫, 王伟力, 梁争峰, 畅波, 苗润源
2023, 43(8): 083301. doi: 10.11883/bzycj-2022-0464
摘要:
针对低附带弹药毁伤需求,设计了一种十字形内置破片定向战斗部,根据目标方位可选择不同起爆模式,进而控制破片的径向飞散特性,在目标区域内形成杀伤破片实现定向毁伤,在非目标区域内实现低附带毁伤。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了相邻2点起爆、相邻3点起爆两种模式下定向战斗部起爆时破片的驱动过程,给出了各个位置处破片的飞散速度、径向飞散角度等特征参数;制备了2发单元样弹并开展了地面静爆实验,通过高速摄影及靶板上破片的穿孔分布特征实测出破片的速度及径向飞散角,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验证了模拟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能量分配角建立了破片速度的修正公式,并根据模拟结果对公式参数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相邻2点起爆、相邻3点起爆模式下,战斗部定向杀伤区破片径向飞散角分别控制在145°、65°以内,且该区域内的破片占破片总数的比例分别达到了50.4%、43%;同时,破片速度呈现梯次分布,介于535~770 m/s之间,对1.5 mm厚的Q235A钢板的穿甲率分别达到了94.4%、84.6%,可实现对轻型车辆类目标的毁伤,其余区域则为低附带安全区;基于能量分配模型求得的破片速度理论计算值与模拟值基本吻合。研究结果可为低附带杀伤战斗部研制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刚性弹侵彻/贯穿混凝土靶体的工程实用化计算模型
洪智捷, 杨耀宗, 孔祥振, 方秦
2023, 43(8): 083302. doi: 10.11883/bzycj-2022-0482
摘要:
准确计算钻地弹对混凝土材料的侵彻深度和临界贯穿厚度是防护工程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现有侵彻深度计算公式对于大口径钻地弹的预测精度较差,且临界贯穿厚度的计算方法缺乏理论依据。针对上述问题,基于145组刚性卵弹侵彻混凝土试验数据和32组贯穿混凝土试验数据,对刚性卵弹侵彻和贯穿混凝土靶体的实用化计算模型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对刚性弹侵彻混凝土靶体的阻力分析,提出线性上升-恒定的两阶段阻力模型,建立了考虑尺寸效应影响的侵彻深度实用化计算模型,通过与15组大口径、大长径比的侵彻试验数据及ACE和NDRC公式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提出公式的可靠性和优越性;然后基于后坑由拉伸破坏引起的基本假定,给出了临界贯穿厚度、弹道极限和残余速度的计算模型;最后通过与现有的贯穿试验数据对比分析,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
基于聚能射流的岩石定向劈裂机制
刘迪, 顾云, 孙飞, 李飞, 陈顺禄, 刘勤杰
2023, 43(8): 083303. doi: 10.11883/bzycj-2022-0496
摘要:
基于岩石材料脆性断裂模型分析,从提高炸药能量向岩石断裂表面能转换效率的角度,提出采用预切槽和多点聚能射流冲击岩石进行裂纹引导与扩展,实现岩石定向劈裂。设计了一种可用于岩石劈裂的聚能装药,利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岩石类脆性材料在聚能射流冲击作用下的定向劈裂机制,并计算比较了不同形状金属杆射流对岩体的冲击劈裂效果。分析计算该聚能装药射流形成与岩石的侵彻断裂过程,得出用于岩石劈裂的最佳聚能装药结构与炸高。实验成功用2枚聚能装药将岩石试块按预制方向劈裂,测试获得的岩石表面应力峰值约0.5~0.8 MPa。结果表明,采用该聚能装药在25 mm炸高下能够形成长径比约1∶3的楔形金属杆射流,沿着控界面预先设计的切槽方向,多点设置聚能装药,同时起爆后形成楔形金属杆射流冲击岩石,产生了较好的定向劈裂效果。该方法将爆炸能量精准导入控界面并有效地转换成岩石断裂表面能,从而提升了岩石定向劈裂的效果及炸药的能量利用率,研究结果可为大范围岩体开挖精确控界爆破切割装置设计及降低工程爆破危害提供参考。
高速雨滴冲击下飞行器蒙皮涂层损伤行为动态实验研究
沙明工, 孙莹, 李雨桐, 刘一鸣, 李玉龙
2023, 43(8): 083304. doi: 10.11883/bzycj-2023-0005
摘要:
为了进一步研究飞行器蒙皮涂层的雨蚀损伤行为、探索其损伤机理、建立涂层雨蚀损伤判据,基于一级轻气炮搭建的单射流冲击实验平台,针对以碳纤维T300编织材料为基体、表面涂有同等厚度的3种涂层试样,在不同冲击速度(360、430、490、555、617 m/s)和冲击角度(0°、15°、30°)下进行了材料雨蚀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雨滴冲击速度的不断升高,试样遭受到的冲击力逐渐提高,导致其损伤面积和体积均呈增大趋势;试样典型损伤形貌均为由损伤区域包围中央未损伤区域的环状损伤组成,且随着损伤加剧形成圆形剥离损伤。单射流冲击涂层出现侵蚀损伤的阈值速度约为360 m/s;而随着冲击角度的逐渐增大,试样的损伤面积和体积均逐渐减小;与硬度、模量等力学参数相比,表面粗糙度对于涂层雨蚀损伤的影响更显著。
应用爆炸力学
约束空间内壳装炸药殉爆及防护
张所硕, 聂建新, 张剑, 孙晓乐, 郭学永, 张韬
2023, 43(8): 085101. doi: 10.11883/bzycj-2022-0456
摘要:
为研究壳装炸药在包装箱内的殉爆响应和防护方法,开展了壳装聚黑铝炸药在包装箱内的殉爆试验,通过被发装药残留炸药和壳体破碎情况,判断被发装药的反应情况。建立了壳装炸药箱内殉爆计算模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方法,对壳装聚黑铝炸药殉爆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包装箱进行防殉爆设计及试验验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包装箱内装药发生殉爆的主要原因为高速破片的撞击。试验结果显示,在无防护条件下,主发装药箱内2发、下层箱内1发被发装药发生爆轰反应,下层箱内1发被发装药未发生反应;在相邻装药间设置20 mm木隔板,在箱底设置2 mm铝板后,仅有与主发装药相邻的被发装药发生爆燃至爆炸等级的反应,其余3发被发装药未发生反应。说明在箱内设置隔板可有效降低殉爆反应等级。
爆炸地震动下矩形储液结构动力响应理论研究
张浩天, 宋春明, 王明洋, 赵雪川, 吴红晓, 郑际镜
2023, 43(8): 085102. doi: 10.11883/bzycj-2023-0099
摘要:
为完善防护工程储液结构设计与评估体系,开展了爆炸冲击地震动作用下储液结构动力响应理论研究。将矩形储液结构简化为具有分布弹性的广义单自由度体系,采用虚功原理建立水平地震动下结构运动方程,通过双向梁函数组合法、Rayleigh法和Duhamel积分法分别得到储液结构壁板振型、振动频率和动力响应,进而构建地震响应谱。利用爆炸冲击震动模拟平台开展模型试验,结构测点应变、动水压力计算值与试验数据基本一致,验证了理论方法。通过算例分析储液率、地震动要素对模型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构建爆炸地震动下储液结构挠度响应谱,结果表明:随储液率增加,结构基频降低,地震动激励特征因子先提高后降低,后者反映流固耦合对地震作用的强化效应先增强后减弱;弹性范围内,随地震动加速度峰值提高,结构挠度响应线性提高;地震动加速度持时和波形改变影响频谱特性,使挠度响应发生非线性变化;典型波形爆炸地震动的作用效果均可划分为相对于等效静力作用的缓和区、增强区和等效区;以响应谱峰值作为最不利响应进行防护设计偏于保守,考虑场地爆炸参数范围进行计算可提高工程设计的经济性。
单向砌体填充墙激波管试验和动力行为分析
陈德, 吴昊, 徐世林, 韦建树
2023, 43(8): 085103. doi: 10.11883/bzycj-2023-0147
摘要:
为研究远场爆炸荷载作用下单向砌体填充墙的动力行为及其失效破坏机理,首先,基于研发的压缩空气驱动大截面(3 m×3 m)激波管开展了两面不同厚度单向实心砌体填充墙的面外加载试验,获得了作用在墙体表面的反射超压荷载时程、墙体面外挠度时程及墙体的变形失效模式。其次,建立了激波管精细化有限元模型,提出了砌体墙简化微观有限元建模方法,以及扩展砖块的Riedel-Hiermaier-Thoma材料模型和接缝的内聚力接触模型参数取值计算方法,对激波管中的压力传播以及试验墙体面外动态响应和损伤破坏开展了数值模拟。最后,基于爆炸荷载作用下单向砌体填充墙面外抗力方程和等效单自由度模型对试验墙体中心点面外挠度时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减小墙体高厚比可以增大框架拱推力,从而显著提升墙体的抗爆性能,厚105 mm的墙体在经历1次激波管试验后发生倒塌,而厚235 mm的墙体在经历6次激波管试验后仅有轻微损伤;墙体表面反射超压荷载时程的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均为均布脉冲型荷载,且两者吻合很好,验证了激波管设计和激波管精细化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数值模拟和理论预测的墙体动力行为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为砌体填充墙抗爆评估与分析提供参考。
常规武器二次爆炸作用下浅埋钢筋混凝土拱结构破坏规律
陈昊, 卢浩, 孙善政, 熊自明, 岳松林, 王德荣
2023, 43(8): 085104. doi: 10.11883/bzycj-2022-0260
摘要:
为研究常规武器二次爆炸作用下土中浅埋拱结构的破坏规律,对土中浅埋钢筋混凝土直墙拱结构进行爆炸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对结构模型设置多个缩比工况,同时,利用LS-DYNA对3组工况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比土中测点压力、结构测点速度和结构挠度等数据,发现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并拓展了二次爆炸的数值模拟工况。结果表明:比例爆距设置在0.4~0.6 m/kg1/3,以保证结构以整体破坏为主。综合结构毁伤宏观描述和结构最大挠跨比,对整体作用下结构的毁伤等级进行划分。通过讨论结构的初始毁伤及不同爆炸顺序时钢筋混凝土直墙拱结构的破坏规律,结构受爆炸作用发生开裂、弯曲等破坏时,部分混凝土因开裂或进入塑性而退出工作,从而导致结构的刚度发生改变;结构最终毁伤程度受打击顺序影响,初次爆炸对结构最终损伤影响比重较大。
耦合装药条件下不同孔径孔壁冲击压力的阶段特征
楼晓明, 陈诗伟, 李广斌, 牛明远, 林日宗, 姚炳金
2023, 43(8): 085201. doi: 10.11883/bzycj-2022-0547
摘要:
为合理减小振动并确定单孔破坏的范围,需掌握不同孔径孔壁的冲击压力规律。通过分析孔壁在爆轰作用下的运动过程,构建了孔壁在受到爆炸冲击波时不可压缩流体动力膨胀、破岩粉碎和动态膨胀等3个阶段的简化计算模型,分别确定了各阶段的孔壁压力与时间的分段函数。基于理想气体膨胀方程,确定了孔壁峰值压力的理论放大系数,在数学上统一了孔壁压力变化的阶段特征,得到了炮孔耦合装药孔壁冲击压力孔壁压力特征变化曲线。依托LS-DYNA数值模拟软件和现场工业模型试验,采用数值分析和超动态应变测试模型试验的方法对计算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了耦合装药条件下5种不同孔径(51~200 mm)的孔壁数值分析历程点的冲击压力变化曲线,试验验证了孔壁峰值压力的理论放大系数,系数误差控制在了0.7%~6.4%之间。对比分析了76、90 mm两种特定工况下的理论计算、数值分析历程点和模型试验测点数据,结果表明:理论分段函数能够有效拟合数值分析和模型试验数据,峰值压力的误差分别为6.8%、4.9%,分段时间的误差分别为7.6%、4.8%。
Y型通风采煤工作面瓦斯爆炸传播规律模拟研究
刘佳佳, 张扬, 张翔, 聂子硕
2023, 43(8): 085401. doi: 10.11883/bzycj-2023-0018
摘要:
针对Y型通风采煤工作面的瓦斯爆炸传播规律,利用Fluent模拟软件,结合余吾煤矿N2105工作面实际情况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前人的实验结果之间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1.3%,最小相对误差仅为1.7%,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可靠性;确定了瓦斯爆炸数值模拟最合理的关键参数网格尺寸、迭代步长和点火温度分别为0.4 m、0.10 ms和1 800 K;进风顺槽、胶带顺槽、回风巷道和工作面的瓦斯爆炸超压峰值与爆源之间的距离符合指数函数关系,到达超压峰值所需时间与爆源之间的距离符合线性函数关系;距巷道分叉口7.5 m处,工作面超压衰减率为41.03%,胶带顺槽超压衰减率为25.99%,发生爆炸时胶带顺槽内更危险;工作面分叉处湍流区由右侧逐渐向左侧移动,且巷道分叉处超压峰值会增大;回风巷道火焰消散时间最短,胶带顺槽火焰消散时间次之,工作面火焰消散时间最长;胶带顺槽和回风巷道火焰消散方向与瓦斯爆炸初期火焰传播方向相反,工作面火焰消散方向与瓦斯爆炸初期火焰传播方向一致。